期刊目录网

胡风之作《小草对阳光这样说》的读后感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浏览量:426   

副标题#e#

  
  胡风之作《小草对阳光这样说》的读后感
  王景秋
  湖北鄂州职业大学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小草对阳光这样说》这首诗以独特的生命意识贯通自然和人生,表达了诗人亲近政治的热情和思考。
  关键词:胡风、自然、生命、政治
  《小草对阳光这样说》是胡风长诗《时间开始了》第三部《青春颂》的第一曲。[1]诗后小注说明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而成的佳构,是这部大型政治抒情诗里的一个小小的然而十分感人的插曲。
  一
  如果仅仅从诗歌文字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充盈着毛茸茸的生命质感的陈述自然之作:见到雪而想到雪下的草,想到草曾经和现在的阳光的关系,于是把小草、冰雪、阳光拟人化为“我”,我的封盖者与拥抱者、“你”,甚至想象出“我”结的种子变成的命名为“他们”的小生命,“他们是我的孩子\当然更是你的孩子”。“我”在雪下,并不能看见,似乎只是想象出来的,是一种缺席的在场;而冰雪和我的关系复杂而微妙;你和我是相爱的,但又仿佛需要“他们”来证实。抒情的调子亲昵、深切、温馨,缓和的流动着,如山谷中清清的溪流从青翠的树荫下经过,如最后一节:“多么好\多么幸福\我要睡了\我要睡着了\我已经睡着了\好安静……好甜蜜……”那种温润的依偎感、晶莹的憧憬姿态令人动容,重叠而不雷同的句法给人一种回归《诗经》的感觉,不嫌累赘而颇有一唱三叹的风韵,优美感人。
  胡风在写给其夫人梅志的信中说:“《青春颂》,我想在路上写,或者回上海后写。现在还只有一股音流藏在心里,我不知道会现出来一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但已经有了一个头,也就是说,我打开了那一组音流底源头。它是一片美丽而欢笑的原野,一个高耸起来的快活迷人的光柱,立在正中,使读者受得住前面和后面雄大的东西。”[2]作为一部政治宣示的宏大乐章,胡风没有让政治高潮而是让小草的吟哦处于诗歌的物理中心,可以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作为一组音流的源头,这首小诗是相对独立、相对离开那些“雄大的”政治抒情的漩涡中心的,表现出来自自然的生命意识,灾难(被冰雪封盖)中,与阳光相濡以沫的温情与柔和,安适与坦然。
  不过,这也仅仅是“相对”。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它是处于一部政治抒情诗内部,如果发掘其触景所生之情可能包涵的自身遭际感喟,从而使这种抒情具有贴肌入肉的自我关切,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看到它也是“托物言志”的政治寓言。胡风之子晓风甚至就此“露骨”的做如下断语:“诗中用小草比作者自己,阳光比党和毛泽东思想。”[3]不必以“诗无达诂”来讥笑此论断的生硬,父子之间完全可能就此诗交谈过,这也许就是胡风本人的想法。只是,一些潜意识的流露,是胡风本人意识也没有觉察的:以“党和毛泽东思想”为形式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这首诗里其实获得了两个彼此分裂甚而对立的“相”:阳光(几乎完全积极的形象,获得“你”的指认)和冰雪(似乎消极的形象,不被看做“你”),而从它们各自自身的矛盾态度以及他们之间“一致性”的连接中我们可以辨识它们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化身。就阳光与“我”而言,给我以热,使我有活力并结种子,令我感激,是“奶我的奶母\爱我的爱人”,但另一方面,对于保卫我拥抱我的冰雪有破坏作用,并且“他们”的出现,也让人怀疑你和我的亲密无间。在第六节,作者大费词章的说明他们是怎么合乎目的(天真、青、红),“当你看到了他们\你的心就会笑醉\懂得了我是怎样看你听你爱你的”。如此急切的表明心曲,似乎透露这样一个潜台词:你是不懂得我的,你和我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裂痕。只要联系胡风在这开国伊始的伟大开端,满怀胜利者豪情却又遭到来自主流有组织的系列批判,就可以想象这种裂痕的“实在”了。“他们”的出现,按照“我”信心满怀的宣称,就在于弥补这一裂痕#p#副标题#e#。就冰雪和我而言,先是“很自然”的封住和盖住,使我“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对我是不利的。然而接下来一段就说:“冰保卫着我\雪拥抱着我”,又对我有利了,和阳光成了“一伙”。“要把你给我的热\完完全全流进我的根里”,更是体现了阳光和冰雪“共同”给我带来的“温暖”。
  这作为自然现象固然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作为具有政治寓意的角色却令人茫然了:冰雪到底代表谁?想要阳光和冰雪这种似异而同的政治寓意解释通,就得说,它们其实是同一个实体而非两个,因为现实中,并没有党和毛泽东思想(阳光)以外的一种力量能够以冰雪这样无可抗拒的姿态对胡风(小草)进行封盖。冰雪对我所做的,其实就是阳光对我做的,冰雪就是阳光,反之亦然。只是主流在作者心中强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掩盖其对自己的“伤害”,把它描写成只是给予热与生命的阳光,而封盖、窒息自己的“另一方面”则被挤压,没能获得“你”这一称呼,而以冰雪的形象出现,却以冰雪也保卫拥抱自己“暴露”出阳光和冰雪本为一物。这里,冰雪与其说在掩盖我,不如说在掩盖阳光。主流就其给予热、保卫、拥抱而言,对我是阳光,就其封盖我、质疑我而言,又如冰雪。当我满怀信心的憧憬“他们”作为你我的孩子调节了你我的裂痕时,这种结种子的行为本身却被主流(你)看做对其召唤的固执而傲慢的拒绝,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屡教不改。这确实是天真的,不切实际的妄想性天真,可悲的天真:“盲目”的相信自己学说的真理性,企图以创作来证明他的理论究竟是否有利于新政权建设,知识分子“主观战斗精神”究竟能否与新的政权的要求达到一致[4],只能与其进入主流的愿望南辕北辙。
  二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身份确认的彷徨和困惑。就胡风个人而言,是真诚的相信马克思主义、真诚的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毛泽东的,甚至于在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之后还有类似的表白。毫无疑问,他是把自己纳入到革命者胜利者的范围里去看待的。但是,革命阵营却在这时屡屡发动对他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批判,有意的疏离他,并以强硬的姿态让他“就范”,使得他困惑于到底是自己思想错了,还是态度错了。他没有“注意”自己的“主观战斗精神”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客观上是有矛盾的,只以为自己的境遇不过是周扬等人的作为罢了,自信自己作为毛泽东文艺理论阐释者的身份迟早会到来。因此,他不知道不仅周扬把自己树立为毛泽东思想代言人角色,而且毛泽东也是有意选择周作为其文艺思想代言人的;甚至不明白他的独立倔强的性格和党同伐异的做法(在坚持文学同一性方面,他和周扬别无二致),也使得主流对他越来越不耐烦,批判的口吻更形严厉。所以,在他的世界里,小草渴望太阳,太阳温暖小草,只是有一道雪插在中间。这种一厢情愿的主观愿望和残酷的客观实际的碰撞,自然会导致他精神的惶惑,对自我确认的困惑:一方面,自己是革命者,一方面,自己却被革命反复批判,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联系当时的文化氛围,我们会看到,这是当时革命的知识分子所普遍面临的处境,所必须要做出的艰难选择,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与信念,还是无条件的向意识形态询唤靠拢,即使这靠拢将扼杀一切艺术灵性,将否决任何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当生命体验遇到主流召唤,是否还具有自我独立表达的合法性?该如何处理生命体验和政治要求的关系?作出明确而有效的回答是很难的,甚至使人怀疑它的可能性。胡风这首诗可以说是无意中触及了这个为那个时代所不能合理解决的问题。
  同样触及了这个问题的是郭小川的《望星空》。相比之下,郭诗所体现的对立比较内含,模糊,主要倾向于一种柔美而深婉的生命情感的表达,尽管在“思想”上是完全顺应意识形态(太阳)的,而郭诗则相对明显,几乎把诗歌拦腰斩为两段#p#副标题#e#:前面是星空的浩茫显得人世的一切微不足道这样一种面对神秘大自然时的真切体验,而后面却又毫无说服力的按照流行意识形态要求,认为人类活动比自然更伟大,完全违背了刚刚的“虚无主义”。如果探讨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从二人对文艺认识的深切,文艺理论的系统和坚定,个性等方面寻求外,“时间”也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胡风写这篇诗歌时,“时间”刚刚开始,即意识形态文艺战线的收网刚刚开始,回旋的余地还比较大,留给文艺个性生存的空间还比较充裕,所以尽管胡风是一心顺从意识形态,也仍有《小草对太阳这样说》这样主要是表达生命体验的诗歌;而作于1959年的《望星空》则为了应和意识形态歌唱三易其稿,当时的意识形态控制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尽管作者在后半部分否定了自己前面的“虚无主义”,但仍然因其表意的暧昧犹疑而激起许多人的责难。胡风、郭小川等人在当代的境遇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他们还有个革命的名分可以期待与自傲,而沈从文、穆旦等人则面临更为严酷的事情,他们要放弃的也许更多才能顺应呼唤。但是,相对于后者,前者的惶惑是更多的指向自身的:即革命者这一身份,从而给他们带来非同寻常的窘迫与尴尬。诗歌正是在这种窘迫里的呼求与应答。
  三
  尽管要表达一种政治愿望,但全诗没有一个党、国家之类字样,通篇隐喻,以独特的生命意识贯通自然和人生(政治),故从“所指”来说,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或曰如盐之于水,现相无相,立说无说;就“能指”而论,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由于诗人主观精神的扑入,阳光、小草、冰雪、种子无一不具有上面分析的象征意味,使人又一次想起唐湜的看法:七月派“不自觉地走向了诗的现代化的道路”,与“穆旦、杜运燮们”的诗一起并列为“诗的新生代”的两个“浪峰”[5]。这种能指和所指的不相接触,不禁使我们这些只能接触能指的读者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大胆设想,暂时“不顾”作者原意,把它读为纯粹的自然诗,或者情诗,大约也是该诗的意象结构所“召唤”的,并不完全牵强。
  参考文献:
  1、[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61-262.
  2、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A].胡风全集:第3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549-557.
  3、胡风.给为人民而歌的歌手们[A].胡风全集:第3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439.
  4、王丽丽.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2):98-101.
  5、王丽丽.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6):75-7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