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农医类论文:浅析我国农业及农村环境现状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204   

副标题#e#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

         [关键词] 农村地区  污染现状  农业环境   对策措施    重要性

        概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家园,农村的发展任重道远。长期的二元结构模式,使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差了一大截,农村环境难尽人意。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节能降耗、节流开源,减少农村地区污染的产生,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出初步研究和探讨。

1、 农村地区污染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1化肥面源污染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增加,农业生产物资消耗逐年增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片面追求高能量的输入和产出,又由于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我国施肥一般以氮为主,磷次之,钾最少,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在生产中,我国很少单独施用钾肥,造成土壤中的氮元素逐年增加,磷元素不断积累的现象,加速了土壤养分不平衡。会造成农作物的病害,降低产量和品质。据统计,我国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高达132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70%;化肥施用量达4412万吨,其中氮肥施用量高达到2200万吨左右,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在东南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化肥施用水平已高达每公顷600公斤以上,化肥利用效率却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1.2农药面源污染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余万吨(成药) 平均每亩施用接近1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大量农药的大面积喷洒对土壤可以看作是一种“面源污染”。同时大多随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从历史原因来看,主要是我国以前使用的农药都是广谱、杀灭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尚未重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侧重对农药质量及药效的监督。缺乏农药安全性评价,造成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六六六的使用量长期占我国农药总量60%以上。另外有些农民使用不当,单纯追求杀虫、杀菌、杀草效果,擅自提高农药浓度。使大量过剩农药蓄积土壤和作物,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人体生理过程的致命恶变。

1.3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p#副标题#e#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相关调查表明,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1.4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焚烧既污染大气,又降低了土壤肥力。初步估算,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农膜年生产量达130万吨,使用农膜的耕地面积已突破亿亩。但调查显示,4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当前我国农业及农村环境加剧的原因分析

2.1预防面源污染的途径

2.1.1强调科学施肥,防治肥料污染。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吸肥规律,制度作物平衡配套等合理施肥模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避免化学肥料用过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2.1.2提倡减少农药使用量,建立健全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网络,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及低毒农药,合理轮作,利用天敌及物理防治达到防止农药污染的目的。

2.1.3强调清洁的产品即无公害农用品,按照国家地方的标准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各种污染,实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双重效果。

2.2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畜禽养殖预防面源污染的途径

2.2.1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分解腐熟,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实现降解,达到生活垃圾无害化,使农村垃圾中的有机物完成稳定化,并使之成为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2.2.2畜禽养殖清洁生产主张利用动物营养生态学原理,对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等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从而改变、控制可能发生的畜禽产品公害和环境污染,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的效果,从源头上控制N、P等的排放量和有毒物质的残留。

2.2.3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提倡以沼气为纽带,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物经厌氧微生物分解、消化,产生能源—沼气,厌氧消化残余物,为果园或鱼塘提供高质量的肥料,促进农业能量的循环。

2.2.4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强调畜禽养殖场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排污标准,对污水、粪便等进行综合处理和利用,控制其污染。

2.3农村地区清洁生产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永续利用的保障

       中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长,每年我国农村垃圾总量不断增多,农村垃圾的实际处理、处置能力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农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十分紧迫的任务。农业土地资源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荒漠化等原因面临日益短缺的危险。同时,我国也是水资源极其短缺的国家,很大部分农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推行资源化,减量化的农村清洁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资源永续利用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发展农村地区的清洁生产,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农业生产活动目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镜问题,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要抓住中央政府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积极推行农村地区的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我国农业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对#p#副标题#e#策与措施

3.1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在实施“行动计划”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置系统;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应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土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可采用环境工程设施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农村区域,可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应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3.2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土地利用、工艺处理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的清粪工艺、饲养管理技术,实现“污染源头”控制。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加紧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

3.3 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

       通过堆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使农村垃圾中的有机物完成稳定化,并使之成为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

      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实现垃圾中易腐化有机物的稳定化,杜绝了垃圾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时杀灭垃圾中的病原体,是垃圾实现无害化的产物。堆肥技术的工艺也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的垃圾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

3.4发展农业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严格保护现有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和土壤肥力。必须发扬和坚持我国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注重实施农家肥的优良传统,增强保水保肥。加强水土保护,植树种草,提高森林和植被的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促进我国农业向良性发展。

3.5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利用各种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通过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等手段,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农民将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优化农业生态系统、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变传统生产为清洁生产,减少农村地区面源污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环境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做到人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环保素质和农业生态环境意识。

       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更新弄寻从业人员的观念,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优化农业生态系统,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

5.结语 

      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工业点源环境问题更复杂,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当前,要抓住政府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行农村地区的清#p#副标题#e#洁生产,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从源头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 苏 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4;

[2] 张 波.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对策,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3] 王守兰.清洁生产理论与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对策,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4] 林灿铃.诌议农业清洁生产,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