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名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49   

副标题#e#摘要:工程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更加有效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成为了建设者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质量控制特点,并就如何解决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管理的相关问题,笔者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相当广阔。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而技术管理工作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用的最缺乏的专业;涉及到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施工项目技术管理。
  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着力解决质量意识淡薄问题
  1.1居安思危、提高全民防震意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喊的口号,但是落实到实处却成为了一句空话。大家认为地震离我们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日本为什么在屡次地震中损失很小,就因为地处地震多发地带,血的教训使人们从小就受到熏陶,防震意识从小就建立了。
  我国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包围圈内,也是地震多发地带。我国政府应以四川大地震此次地震灾害为契机,加强国民防震教育、提高全国防震意识。加大抗震理论研究的投入。动员全民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减少地震作用时因房屋倒塌造成的灾害。
  1.2    甄别建筑房屋倒塌原因、严厉惩治腐败、警示建设从业主体重视建筑质量
  此次四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学校、医院倒塌,而且是瞬间粉碎性地结构坍塌,承重结构内根本没有钢筋,是钢丝,这是赤裸裸建筑质量问题。政府应以此契机组织专家进行震害原因的甄别,弄清房屋倒塌的原因。严厉惩治腐败,打击建筑领域的偷工减料、粗枝乱造行为,警示建设从业人员要珍视生命,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减少人为的地震灾害。
  1.3    切实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企业管理、行业引导、群众参与”的过程质量管理机制,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空间,是人的仓库。血的事实告诫我们地震离我们不再遥远,任何麻木不仁、淡薄建筑工程质量的观点都是不对的。各级政府在加强工程监督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切实建立健全政府监督、企业管理、行业引导、群众参与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从减少设计缺陷入手
  2.2大力倡导抗震概念设计,在节约工程投资的情况下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此次地震过后,有的提出了重要新修订抗震规范,有的提出要提高公共建筑工程造价等。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无非是为了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尽可以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但是我认为我国2000年后颁布实施的建筑工程抗震规范设计标准没有问题,只是要重新规划一下全国抗震区划等级就行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单纯提高的工程造价,在目前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你能保证追加的投资都用于了工程了吗?因此,我更认为应在抗震设计中大力倡导抗震概念设计,在节约工程投资的情况下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设计就是在房屋抗震设计中,要从有利于结构抗震的建筑物建筑设计,结构布局上下功夫,进来做建筑物结构形心和重心相重合;严格控制结构的高宽比、承重柱的轴#p#副标题#e#压比;进来做到建筑物体形规则,避免大进大出,减少建筑物层高差别;在建筑选址上下功夫,应依据地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地震活动、地质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选取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场地;要根据拟建建筑的高度,层数,空间布置选择适宜的抗震结构;在抗震设计的始终要充分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重视锚固的抗震理念,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有利于结构抗震。
  2.3加强设计图的审查,保证设计质量
  2.3.1建筑设计图审查要点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的缺点是否合理;地震设防区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类别、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
  (2)建筑设计是否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对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是否采用符合实际的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其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是否合理、有效;采用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可靠;
  (3)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及其强度等级、计算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3.2基础设计审查要点
  (1)建筑地基是否避开抗震危险地段,建在不利地段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2)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房子缝的设置与处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是否根据建筑类别和场地类别正确调整抗震措施;
  (4)基础的有效埋置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最次奥深度。
  2.3.3结构设计审查要点
  (1)结构高度、高宽比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2)框架、抗震墙的抗震的估计呢,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框架是否连续而不中断,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周边是否设“端柱”,房屋的转角处是否设柱(或墙);
  (4)部分框架抗震墙结构的转换层、框支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结构是否符合安全和抗震要求;
  (5)框架柱、框架梁、抗震墙的截面,配筋(纵向钢筋间距、配箍率,箍筋间距及肢距,体积配箍率)、柱的轴压比和节点构造是否符合规定;
  (6)短柱、超短柱的处理措施是否符合抗震要求;
  (7)选用的填充墙体材料是否合理,与主体结构的拉接是否可靠,安全;
  (8)填充墙内构造柱和水平圈梁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9)对超限结构工程,是否严格执行了超限建筑工程抗震管理规定。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要从规范施工管理行入手
  3.1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监管,将工程项目负责制落实到实处
  近20年来,我国建筑领域相继出现了三大改革,即:建设项目业主负责制、施工管理项目制、工程监理总监制。这三大改革早成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适应了我国庞大建筑市场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但近来,由于社会风气不正、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建设工程业主负责制、项目经理制、工程监理总监理负责制大多形同虚设。尽管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有所提高,但工程施工质量有一定的下滑趋势。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像“王海打假”那样,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度,促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建立健全建筑行业企业诚信制度,严格执行建设从业人员不良公示制度,迫使各方行为主体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从建立和谐社会、珍视生命的角度出发,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严把从业人员的资格关,实现项目责任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
  3.2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要重视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价钱工序质量的监督,严把施工质量关。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搞好建筑工程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重大结构的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专家评审;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体系,确保能有效运行;严把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关;严格办理开工手续,对不具备开工条件的,不得办理是否许可证,不得下发工程开工令#p#副标题#e#。
  在工程施工阶段,严把工程材料的进场关,严格执行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严把工序质量的检查关,对于上一道工序施工质量检查不合格的,绝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重点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不要流于形式;搞好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政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督导制度,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行为和实物督导检查;为体现公共执法,必要时要邀请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新闻媒体进行工程质量执法大检查。
  3.3加强实体质量抽查,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
  工程竣工后,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的要求,由建设单位(业主)组织建设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全过程参与。
  资料检查:参验单位各方主体人员资格是否合法;验收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用与工程验收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技术资料是否齐全且符合要求等。
  实物检查: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项目要进行实验、检查;对建筑物外观进行检查、评定。
  只要我们各级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各建筑从业主体本着为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去开拓和发展我们的建筑事业,建筑工程质量就一定有保障。
  4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
  4.1工程质量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发展变化
  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发展为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大而积裂缝或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会集有关人员: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判断,找出原因,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要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或导致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1)对较大的质量事故,应设警戒区或封锁现场,在认定不可倒塌或进行保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2)对要求拆除建筑和构造物应考虑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
  (3)凡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对此处理阶段结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防护措施,在处理中严密监视构建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构建加固时,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4.2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1)处理应达到不留隐患,安全可靠,满足使用施工要求。
  (2)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相邻部位整个结构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3)选择处理时间及施工方法制定措施及方案,发生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处理的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出现时,就应对此地基及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若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发生重复处理,处理方法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4)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4.3处理质量问题所需资料
  (1)与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2)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材料试化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3)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
  (4)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震动,还是承载力不足。
  4.4质量问题处理方案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
  常用的#p#副标题#e#处理方案有封闭保护、防渗堵漏,复位纠缠,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在确定处理方案时,必须掌握施工与的情况和变化规律,如有的裂缝事故,只有待裂缝不再继续发展时,进行处理才最有效,同时方案还应征得有关单位对事故调查分析的意见一致,避免事故处理后,无法做出一致的结论。处理质量问题方案确定后,还要对方案进行设计,提出施工要求,特别要提出有效的施工工艺,一边付诸实施,完成事故处理工作。
  结论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作者只是简要分析几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田明革.浅议做好工程质量监督[j]中外建筑.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