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现况

所属栏目:自动化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1-01-24浏览量:125   

  落实“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引领作用,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促进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现况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1前言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我国职业教育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截至2020年3月,教育部已发布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技能登记证书标准,“1+X”证书试点专业正全面铺开。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相关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如何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社会发展需求,落实“1+X”证书制度,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许多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3]。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1+X”证书现状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于2001年开始创办,是国家级重点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不仅涉及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弱电领域,还有供配电、电机调速等强电技术,培养自动控制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4]。在“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X”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各高职院校广泛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5]。其中,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维修电工高级技能证书、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CAD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单片机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ASEA助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严重滞后于新技术发展,并不被多数企业认可。原来的职业资格证书已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国家各部门近几年陆续取消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国家示范重点建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坚持执行精湛技能证书制度,有些类似目前的“1+X”证书制度(表1),但其标准只限学校内部,还须对接统一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及证书考核标准。目前,教育部已发布“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在多所院校多个专业开展试点,强调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分互认,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获取技能证书,一个专业可获取多个技能证书。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截至2020年3月,在“1+X”证书制度试点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公告中,光伏电站运维、车联网系统集成与应用、工业机器人装调、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多个工种参与试点,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提供了统一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为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现状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给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未来五年我国电气自动化人才缺口将达到900多万[6],工业机器人各类人才需求将超过100万。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在课程系统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沿用传统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模式,没有体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学资源较为陈旧,没有及时跟随人工智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在目前开展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中,理论教学多于实践部分教学,有些专业基础课程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操作,对于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导致与今后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脱轨[7]。专业师资队伍在工业智能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实践能力,拥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的信息素养与多元角色。调查研究表明,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虽然对先进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融入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在教学方面缺乏创新,未能及时将市场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反映给学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8]。专业校企合作虽然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已经提了很多年,每个学校都有几十上百个合作企业,但大部分合作仅仅是签一下合作协议,安排一些学生实习或就业。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校企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聘、岗课证对接,校企双方还没有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另外,每个学校或企业都是单线合作,学校间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统一、专业资源互补、专业教师互兼互聘、专业教学任务共担,企业间无法实现职业技能标准统一、工学岗位资源共享、技能大师互聘,造成区域间、学校间同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差异。

  4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探索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保持危机意识,以行业企业为主导,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综合性、实践性要求比较高的专业特点,对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基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课程体系;积极与电气自动化相关企业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公司、浙江亚龙公司等深化合作,将企业核心技术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开发活页讲义教材;以学校为主体,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技能证书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对接[7,9];重新设置合理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各门类课程比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培训,鼓励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深化校校合作,努力提高教学资料和教师资源利用率,共建教学资源、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互兼互聘,专业教学任务共担;与现有实训项目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工学岗位资源共享,企业技术人员也是教师,技能大师互聘,构建“双导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提高职业能力,为执行“1+X”证书制度提供充足的师资保证。改革校企合作模式结合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际情况,现有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车间、流程工业控制、可编程控制综合应用技术、工控网络技术、现代电气控制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加强与实训设备公司的合作,将企业技能标准融入实训基地,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对接更多企业,调整实训基地功能,引进合适的企业入校,探索校企职业技能标准统一、工学岗位资源共享、技能大师互聘的校企合作模式,并积极探索成立或加入行业教育集团。电气自动化专业深入贯彻“1+X”证书标准,在申请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试点的基础上,将证书培训内容和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形成统一的行业技能标准,完善专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构造“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的递进式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复合性、应用性能力。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项目开发,通过技能竞赛、项目申请、企业实习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校内+校外的“双导师”教学模式,教学上完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讲义教材,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校现有的精湛技能证书对接,从大一年级开始逐步并轨,最后完成职业标准的统一。

  5结语

  “1+X”证书制度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需要统筹兼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区域内带动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1+X”证书制度的发展。

  作者:胡青璞 胡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