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推荐论文:柯桥古镇开发现状及其开发模式选择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63   

副标题#e#    摘要:从分析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城市从市集、集镇、城镇、开发委到县城的历史文脉入手,研究了柯桥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柯桥古镇保护开发研究
  绍兴县位于绍兴市区西侧,地处富庶的浙江宁绍平原西部,北濒杭州湾,南屏会稽山,西连杭州市,东接宁波港,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5个镇,342个行政村,人口70.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9万人。
  改革开发以来,绍兴县人民继承传统产业,弘扬文化优势,发展现代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酿酒为主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贸工农结合,多轮驱动的经济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绍兴县的经济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成为全国最发达县市十强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6年列浙江省之前列。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5.26亿元,财政总收入8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8亿元。
  2000年9月,绍兴县行政中心迁址柯桥,绍兴县终于结束了长期以来“有县无城”的历史,实现了“有县无城”向“迁址建城”的历史跨越,县委县府及时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强县,建设全省一流县”的总体目标,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开始了柯北新城的开发建设,依靠绍兴县长期以来积聚的经济动力,县城各项建设全面展开,百废待兴。短短几年时间,县城框架由迁址前的11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也由迁址前的7.5万人扩大到目前的30万。
  历史文化的积淀,使绍兴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即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和古纤道,省级文保单位46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37处,其中绍兴县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22处。
  正当县城建设多头并进的同时,古镇保护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如何使城市现代化的同时,传承绍兴的文化特色,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强烈要求。
  一、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保护为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开发为了更好地保护。柯桥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分为两期来进行。近期,在柯北新城尚未成气候的情况下,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古镇的保护上,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努力维护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随着柯北新城不断向纵深开发,柯北新城作为县城行政、商业、金融、教育和公建中心地位的确立,柯桥古镇人口的逐渐疏散,才可考虑老城区古镇的保护与整体开发,从而可避免“新城不热、老城不旺”的新城开发弊病。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当前集中力量进行柯北新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促进柯北新城行政商业中心地位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开发的投资成本。
  1、保护可以为开发创造条件
  (1)保护是一种有效保存历史信息的一种手段。
  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由于其无污染的特质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得富有活力,然后由于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破坏,就难以复原,用信息的观点来看,文物古迹包含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不断地研究,今人可以利用,后人也可以利用,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后人对这些信息的认知也会不断有所发现,原物不存在了,对信息的认识也终止了。
  (2)保护是一种历史资源的封存
  在没有实力进行开发前的一种对古镇资源的保护,减少了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直接为后来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减少了建设开发的投资,这种封存,给后来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开发提供了方便。
  (3)历史建筑是一种城市历史发展轨迹的一种体现
  城市的起源、发展和壮大,都有其历史#p#副标题#e#必然性,均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历史街区和古镇也作为当时社会居民生产、生活场所,也具有其必然性,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镇,实际上就是保护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通过这些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建筑和环境,我们可以追溯其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1)开发能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更好保护古建筑
  由于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多是明清时期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简陋低矮,且房屋间间相连,年代久远,电线老化,有的随时有倒塌或发生火灾的危险,虽然已配备了一定的消防栓,建立了义务消防队,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内部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雨水目前靠阴沟排水,内部卫生设施和一些配套也相当缺乏,且保护区内人口众多,居住条件很差。只有通过保护和利用,改善内部设施,同时注重结构的更新和整饬,才能切实有效改善居民生活。
  (2)开发促进经济增长,为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由于其无污染的特质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得富有活力,柯桥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着较好的区位、交通、经济优势,相信通过保护和利用一定可以使这一产业在我县国民经济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3)开发能有效保护古镇风貌
  旅游开发得当,实际上而言,是一种有效保护古镇风貌的手段,开发不当会造成建设性破坏。因此,我们一定要十分注重开发模式的研究和具有保护方法的研究。
  二、保护开发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古镇的精髓,保护开发中尤其要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升华,这样才能使开发有了载体。
  (一)绍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蕴藏
  绍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从秦汉(公元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绍兴一直是中国南方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代名人荟萃,代有人杰,王羲之、陆游、徐渭、蔡元培、秋瑾、鲁迅、周恩来、竺可桢••••••等,“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难怪毛泽东赋以了绍兴“名士乡”的评定,可谓一言九鼎,切中肯綮。绍兴素有“江南明珠”、“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位于县城柯桥东南有柯岩景区,素有岩景之胜的云骨;绵亘十余里的古纤道始建于唐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建于明天启二年的的太平桥,是拱桥和高低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的代表,为省级文保单位;象征老柯桥的宋代石拱桥—融光桥,还有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放生御碑》、融光寺、姚长子纪念碑、永丰桥、石灰桥、柯桥、红木桥等等。
  (二)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虽然已有很多文化遗产和一些史迹,但与绍兴悠久的历史相比,尚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升华
  首先要立足于大绍兴,做好绍兴文化文章。绍兴历史上勾践出师灭吴前“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的豪举,史家誉之为“以酒兴邦”,绍兴的酒器也别有讲究,酒乐、酒谚、酒联等还可进行挖掘,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加以利用,如开发旅游产品等。
  绍兴的特色:三乌(乌干菜、乌蓬船、乌毡帽)也值得加以研究利用。
  其次要进一步研究柯桥的文化,对史记建筑进行必要的探究。如明刘基撰《横碧楼记》,其文见于刘氏《诚意伯文集》卷五,横碧楼在柯桥镇灵秘寺,但横碧楼及灵秘寺的地址现详考均已难度较大,但这些建筑若能加以考证和再现,将有利于强化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文化底蕴。
  再次,要进一步挖掘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内涵。充分发扬柯桥酒乡、传统手工艺品、老字号商铺、越州风味小吃和传统习俗,在开发建设中,结合这些特色进行深化。如创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p#副标题#e#的“绍兴王星记扇庄”,素以制作精良而久负盛名;做工精细、辅料独特,既香又甜,回味悠长的“柯桥豆腐干”,很有特色。
  三、柯桥古镇开发模式
  (一)柯桥古镇功能历史演变
  1、古代柯桥古镇历史功能
  柯桥古为沧海,始于赤乌,市于弘治,到公元300年左右,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以柯桥为中心,开凿了西起萧山、东接上虞的西兴运河后,柯桥凭借着水运的优势开始繁荣,并日渐形成江南水乡重镇。究其历史功能主要分为商业功能、金融、居住和生产功能,成为柯桥及周边地区的中心。
  2、现代柯桥古镇功能
  水运主导社会经济的时期的各项功能紧紧围绕着水而得以展开,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由水运转到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方面为主,柯桥则如同大多数内陆镇一样,公路和铁路占了主导地位,现代商业、居住、企业的发展,使古镇丧失了商业、生产、金融和部分的居住功能,而其功能也由此改变,古镇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商业、生产、金融功能,而最主要的是历史遗迹展示、旅游和居住功能。
  (二)柯桥古镇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柯桥古镇风貌现状
  柯桥古镇是一处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境内名胜古迹较多,绍兴石桥也数柯桥最多,2001年县政府批准确定了东至笛扬路,南至轻纺城大道,西至育才路,北至万商路范围内的古镇保护区地段附近,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古纤道1处,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保单位10多处,保护区内老街沿续了绍兴江南水乡共有的“一河二街”的风貌,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太平桥,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在清乾隆六年、咸丰八年两次重建,是一座拱桥与高低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拱桥上石栏雕刻精湛,对立石狮栩栩如生;绵亘10余里的青石古纤道,始建于唐代,《祝福》、《舞台姐妹》、《阿Q正传》、《鉴湖女侠》等10多部影片都在这里摄录外景;位于保护区东侧的融光桥(又称柯桥大桥)横跨古运河,是一座单孔石拱大桥,拱高10米,宽6米,据史书记载,融光桥早在宋代就有之,现桥系明代重修,与永丰桥、新柯桥相鼎峙,气势雄伟,桥栏外沿藤萝绕下垂,形如桥帘,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2、存在问题
  (1)周边环境风貌破坏较为严重
  柯桥古镇除西侧尚好外,三面均被现代化建筑包围,东侧被华洋大厦、供销大楼及新世纪大酒店等大体量、高层建筑所包围,南侧被104国道隔断,北侧被百福园居住小区所隔离,虽然其建筑层次当时也考虑到了对古镇的影响,但现代建筑物与古镇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尤其是建筑风格和用质用材上,建筑层次还是有点偏高。
  (2)古镇内部设施陈旧,存在一定隐患
  柯桥古镇现存建筑主要建成于明末清初,房屋陈旧,采光条件较差由于年长失修,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原先在老镇居住的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大部分向城市北侧和东侧迁移,目前居住在柯桥老街道大多是一些长年子女在外的长者或是一些外地租房者,另一方面,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规划管理已严格控制在该区域新建、改建和扩建任何建筑。这些因素,使修理房屋和重建成为不切实际。
  (3)天际线破坏严重
  柯桥老街的天际线,可以说很难找到一处具有优美天际轮廓、古色古香的能够展现古镇当时生活场景的天际轮廓线。
  (4)内部环境较差
  杆线林立,如蜘蛛网,除自来水外,电力、电信、有线电视均未地埋。绿化差,硬地多,这或许是江南水乡古镇存在的共同问题,绍兴的水乡在这方面愈是表现的明显,像其三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样,柯桥的古镇范围内,除零散几棵树木外,无集中绿地,绿地率几乎为0。
  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早些时候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使绍兴县及周边一些地区综合水环境较差,虽然自去#p#副标题#e#年开始我县的工业污水统一由市县合建的污水收运系统收集至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质有所好转,但由于时间较短、萧山等客水入浸,使柯桥的水质仍不见得快速好转。
  (5)市政设施问题
  道路交通不畅,车辆停车存在较大问题,造成了老街垃圾收运较难,使一些地段出现了环境恶化的现象。缺少管道燃气、污水管网、消防栓等市政设施,难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6)修整时,缺乏必要的“修旧如旧”
  古镇是个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个旅游区,同时也是一个居住社区,需要进行各项简易设施的配建,但在具有配建时,没有按照历史街区建设“修旧如旧”的原则,从而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7)社会问题。
  由于古镇环境差,生活设施不够配套,造成了原地居民的外迁,据调查,现状居住在古镇内的居民主要以外地人为主,少量的家庭经济差的本地老人和小孩,本地人只要经济条件稍好便会追求更好的环境和更为宽畅的居住条件。外来人口的集聚,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治安问题。由于外来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成份较为复杂,由于流动性强,社会缺少对其的管理,从而易于产生众多治安事件,不利于城市的安全和稳定;二是管理问题。外来人口流动性强的特质,使政府对该地区的管理步履维艰,计划生育问题、城市市容市貌问题等等都易成为盲区,而对外来人口来说由政府疏于对其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对当地产生认同感,从而缺乏主人翁精神,使管理更加难上加难。
  (8)政策问题。
  古镇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历史资源的稀缺性同时要求在开发建设时充分树立精品工程、精品资源意识,同时由于投资大,政府直接回报率低,靠政府一家来开发建设存在着投资回报、难以市场化运作的困难,而企业开发由于其利益最大化的趋使,往往会通过一味的提高容积率,增加新建建筑面积,而使古镇受到毁灭性建设。政府政策上不引导和控制往往会造成古镇历史遗迹的破坏。
  3、原因分析
  这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破坏的问题造成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第一,是认识问题。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逐渐深入的过程。早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工作的硬任务,领导和舆论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在这样一些背景下,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矛盾时,就很难保护遗产,社会公益事业是以长远利益为着眼点的,而市场经济下市场则是按照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是早期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认识还不够,认为保护历史遗产就只要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就可,认为只有文物才需要保护,而对反映一定时期风貌的古建筑认为是“破玩艺”,对其历史建筑、周边建筑、环境、风貌保护的认识不够。
  第二,是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管理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是造成历史遗产破坏的直接原因。由于缺乏管理,一些历史建筑被随意的改造和修建,甚至于拆除新建,一些乱搭乱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无疑使一些历史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第三,是历史形成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历史遗产都是位于老城区,而老城区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地价寸土寸金,在老城区易产生改变城市用地性质和功能,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现象,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越高,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越巨大,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大体量建筑的建设,造成天际线的巨大破坏和建筑空间环境的破坏。
  第四,是国家政策法规制订的滞后。国家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1982年就颁布施行,而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建设控制的法规(虽然我国自1982年起就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却到近几年才颁布实施《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件》,这样,#p#副标题#e#就造成了这之间一段时间,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是一种整个空间环境的保护,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保护,它更注重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有些建筑虽然不是文物,但其整体风貌却是一种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特色的精华所在,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使一些建设性破坏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地区发生。
  (三)常用几种开发模式
  面对古镇现状,我们审视历史和问题,柯桥古镇必须通过开发来实现新的保护。目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几种模式:一是绝对保护。即对历史遗产进行原址、原状、原物保护,包括周边的环境保护等等;二是整旧如旧。即在不影响建筑外部面貌的情况下,对内部作一些适当的处理,让其恢复古色古香的风味;三是易地保护。即实施整体搬迁,择地整体新建,而对原地段统一拆迁开发,另作他用。该三种方式,第一种多用于对文保单位的保护,第二种则主要是对一些非文保单位,且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第三种是对一些原地保护存在很大困难、周边环境差的建筑群采用的一种抢救性保护,是一种无奈的做法。
  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在八、九十年代遭到了破坏,使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受到影响,到目前为止,真正保存完好的地段已仅存0.4平方公里左右。由于保护区内文保单位与历史建筑共存,就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
  (四)周边地区保护与开发模式参考
  综观乌镇、西塘和绍兴的保护开发实践,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我县参照学习,当然,各地的城镇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机遇各不相同。
  (1)尊重规划先行原则,注重封存历史遗迹
  该三地在开发保护初期,均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从总体规划至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编制,使开发保护有规可依,避免了开发建设中的人为因素,避免了破坏性建设。同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能够多方征求意见,多方案比较,采用了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手段,按照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编制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二个规划编制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为街区的保护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历史街区建筑环境和周边生态得到了有效、合理地保护,为下阶段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开发建设提供了规划保障。
  (2)政策合理、措施得力
  绍兴红旗路在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改造和修缮工作,最大得益于政策、措施得力。为使历史街区尽快得以修复和改造,绍兴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注重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修缮和保护费用非公房按照政府补贴55%,产权人45%共同承担,规定住户(即产权人)在签订修缮保护协议时先预付280元/平方米修缮费,待修缮验收完成后根据实际审计多退少补;公房则由相应房管部门承担所有修缮费用,修缮完成后,一些出租房和出租公房允许经物价部门批准后适当调整住房租金,这样确保了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和一致性,使产权人更乐于接受。
  体现了“以改善居民居住水平为前提”的拆迁安置原则。绍兴市政府规定对一些房屋居住面积人均不足8平方米或建筑面积不足10.5平方米的住户,允许实行货币化安置,并可购买经济适用房,从而有效改善了居住条件较差人群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了老街区的人口和环境压力,更加便于设置各类配套设施;在修缮时,能够根据古建筑特点出发,采用变通的手法,配齐了包括水、电、燃气、污水等一些工程管线,统一地埋,在建筑内部配置了一些简易的卫生设施,直接改善了街区居住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直接改善了街区的空间环境。
  经济补助和政策补助相结合。为便于施工,同时也为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绍兴市政府在保护和修缮时采用了施工时临时腾空房屋的办法,腾空期间,由保护办发给住房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周转#p#副标题#e#补助费,另外,允许私房产权人由市保护办证明后,向市住房资金中心申请提取公积金。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使居民得到了实惠,使修缮得到了支持,从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建立专门的权力机构,保护历史风貌。该三地的开发建设成功经验,是与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是分不开的,是与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只有成立相应的开发保护机构,才能使历史风貌得以有效保护,才能使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绍兴市为修缮红旗路专门成为了保护办,具体负责拆迁、改造、修缮和组织协调工作。同样,乌镇和西塘在建设开发之初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五)柯桥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柯桥古镇应实行两种不同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对于文保单位,应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宗旨,严格遵照“原址、原状、原物”的原则实行绝对保护,不允许有任何建筑内外部的改变,也就是说,不允许有变动,对文保单位本身和文保单位周边一定范围内环境实现整体保护。这类建筑主要有太平桥、古纤道、融光桥、永丰桥等。
  对于历史建筑,则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保护其历史真实性,对历史建筑要积极维护整修,不要因为破旧,没有使用价值而拆毁。二是保护风貌的完整性,要保存整体的环境风貌,不但包括建筑物,还包括道路、街巷、小桥、院墙、河溪、驳岸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因素。三是要维持原有社会功能,如居住功能,增加人气,营造历史建筑生活气息。在这三条前提下,进行如下一些开发。
  1、积极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对地上杆线进行整理,对一些原来没有的管线进行增设,如污水管、给水消火栓、管道燃气、宽带等,对原有架空杆线进行地埋,主要有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改造雨水收集系统,地下敷设雨水管。
  2、保护历史建筑外貌、整修建筑内部设施
  按照现代居住功能要求,对室内进行更新改造,增设卫生设施,接入污水系统,添置室消火栓等。
  3、考证历史,逐步恢复古镇面貌
  一是拆除违章搭建的建筑。恢复原来建筑本样。二是恢复传统石板、石桥,恢复石灰桥一带即西官塘河上岸一带水泥路面,恢复石灰桥原有石桥风貌。三、拆除新建的破坏古镇风貌的建筑,逐步恢复原貌。从柯桥古镇保护的现状来看,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即东至笛扬路、南至轻纺城大道、西至育才路、北至万商路的区域,存着诸如华洋大厦、新世纪大酒店、百福园小区等大量有碍古镇风貌的建筑存在,这些建筑的存在使柯桥古镇优雅的天际线不复存在,是开发的难点所在,必须予以拆除。四是具体设施的细部设计时要考虑采用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如垃圾箱、消火栓的形式,地下管线检查井盖图案等。
  4、旅游开发,配备一些功能设施
  主要是一些停车场地,入口,旅游接待中心等,柯桥古镇历史文化馆等设施,这些设施要采用江南水乡建筑色调和材料,除内部设施现代化外,应充分应用柯桥建筑特色元素,体现柯桥个性。
  5、建立一套保护与开发的体系
  (1)要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体系。
  在完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柯桥古镇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编制具体的详细规划,同时,在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要注重保护区天际线和风貌协调区的保护。历史保护区的保护应是全方面的、立体的保护,而不应是一张皮、平面的保护。二是要注重在风貌协调区建筑形态、材质、色彩、体量、尺度的控制。三是要注重保护区生态环境、民俗民风的保护。当前保护区的保护认识已从过去的纯建筑保护,发展到周边建筑控制和周边生态保护的阶段。生态保护已被提上了较高的高度,它是体现历史遗产历史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民俗民风、传统习俗是保护中的隐性元素,应加以重视和挖掘。四#p#副标题#e#是要注重建筑外部形态的保护。传统建筑在配建各类设施时务必要注重外部形态原状的保护,按照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保护原则,可以通过内部设施的调整,来尽可能避免外部建筑形态的破坏。
  (2)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构体系。
  柯桥古镇开发要取得成功,离不开一套高效、奉公的队伍。
  要由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具体职能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担任成员的保护与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保护与开发时的一切事宜,包括保护区范围内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风格把握,并赋予开发办管理职能。
  (3)要注重拆迁安置政策、模式的研究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修缮、迁建工作是一项综合很强、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直接面对的是房屋产权人的协调,需要考虑人的因素,其处理好坏将会影响政府在公众的形象和威望,务必严肃、认真对待,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无情拆迁、有情操作”。
  6、社区化管理,增强住户凝聚力。
  通过公安局外来人口管理机构由街道和社区组织建立古镇居民档案,加强对外来人口和房东的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活动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社会活动,为外来人口营造一个交流、休闲、安居乐业的环境,使居民产生认同感,自觉将自我的活动融入到古镇中来,努力提倡“我是柯桥人”,“住在柯桥、生活在柯桥、创业在柯桥”,以外来人口公寓化为契机,以社区活动为抓手,为外来人口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机会,以外来人口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实现本地区社会治安等一系列事件的好转。
  7、政策引导,实现市场化运作。
  古镇的开发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机良性结合,企业为开发提供资金保障,政府为企业开发创造和限制前提条件,通过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和控制条件,引导企业开发古镇,对古镇的总体格局、大的思路性内容进行限定,最大限度地营造古镇典雅、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四、小结
  柯桥的古镇,至目前而言,风貌尚存,但其周边环境已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再不进行及时的保护与开发,将使古镇的历史建筑遗存丧失殆尽。对柯桥古镇进行保护与开发,不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而且是改变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有效保护历史建筑、环境,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世纪使命。
  柯桥古镇的开发建设近期尚应以适当的整饰为主,根据县城经济社会建设综合平衡,待柯北新城开发地位确立后,再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工作,扬古镇一个历史风貌,展柯桥县城之历史轨迹。 
  参考文献:
  1绍兴县统计年鉴,2002年.
  2绍兴县人民政府,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2001.
  3绍兴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
  4绍兴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0.
  5柯桥水乡古镇旅游开发规划,1997.
  6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2000.
  7吕舟,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1993.
  8名士之乡绍兴,199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