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医学实验技术队伍调查及发展建议

所属栏目:药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0-08-31浏览量:108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新形势下,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发展迟缓的问题日益突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实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请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归纳高校医学实验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改进策略,从而推动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进程。

医学实验技术队伍调查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调查;发展建议

  “双一流”建设工程是我国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做的重要战略决策[1]。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对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导向。2017年1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双一流”建设的五项基本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而实验技术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关系着学校发展进程的推进。查阅近十九年中文文献,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中文学术资源平台,分别输入“实验技术队伍+队伍建设”“高校教师队伍+队伍建设”,对每一年的相关发表量进行统计(见图1),发现关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文献显著低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献,提示大多数高校对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和重视存在严重不足;同时从实验技术队伍本身发展趋势,发现过去十几年一直发展缓慢,并且在近三、四年处于愈发下降趋势。因此,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来看是高校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许多高校都意识到了实验技术队伍需进行转型和重新定位以适应新的发展[2-5]。医学与其他工科等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比如培养周期长、更依赖于专业基础累积、成果专利转化相对缓慢等特点。因此,部分重点大学的医学和工科的实验技术队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工科实验教师可以带课,但是医学实验教师却不可以等。针对以上现象,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实验技术队伍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请教相结合的方式,对医学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1医学部实验队伍现状调查

  本课题调查问卷设计了42道选择题,发放58份,涉及药学院、生化、微免、药理、病生、机能、教学实验中心、地方病等多个教研室,收回有效的完整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91.3%。利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的方式,通过分别赋予1至5分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其中分值越高则代表实验教师的赞同度越高[6-7],对53份问卷加以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队伍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实验队伍老龄化

  53份问卷中,40岁以下仅6人,40~49岁6人,50~55岁27人,56岁以上14人(见图2)。根据退休年龄高级职称60岁、中级55岁的规定,在未来5~10年内应该有大约50%以上的人员退休(因未统计所有人员故实际比率会略有偏差),人才储备的空缺势必会产生技术断代等问题,若是等问题完全暴露出来后再大量补充人才,势必又会出现人员梯队组成不合理、资源分配紧张、职称评定一窝蜂造成的晋升压力等许多问题,然后在多年后再次进入该恶性循环。

  1.2职业幸福感、学校归属感很低

  在关于“实验技术前途是光明的”“实验工作是受学生尊重的”“学校让我很有归属感”等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调查对象对以上问题表示满意的皆不到30%,“认为实验技术是理想的”满意度不到40%(见表1)。从分量表得分统计中可以看出,四个题目的平均分皆低于3.50,故医学技术实验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和学校归属感偏低。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前辈对技术系列人员的发展都表示忧虑。学校甚至还有少数人仍然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为“实验人员就是会说话的机器”,这样的氛围也让技术人员倍感压抑。

  1.3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无论在晋升、培训进修还是申报课题等方面,都非常受限。第一晋升方面:关于“实验技术系列与教师系列的晋升是相对平等的”的调查中表示同意的人数仅有5.66%;第二培训和进修方面:90.57%的人明确不同意与其他系列相对平等,学校组织的关于实验技术系列的培训少之又少,参加过培训的人数仅占15.09%,近五年来学校组织过技术系列培训仅有一次;第三申报课题方面:机会几乎为零,独立主持过校级及以上课题人数仅占7.55%,表示有同样申报机会的人数仅占5.66%;第四待遇方面,71.70%的人认为待遇与其他系列不是相对平等的,无法与教师、职员等相比。四个题目的分量表得分统计结果显示,平均值得分最高的仅有2.04,且标准差都较小,故认为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确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见表2)。

  1.4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

  50岁以上人员中发现本科、中专或专科学历占95.12%;而在50岁以下人员中发现硕士和博士占到了66.67%;随着实验技术系列学历成分的提高,关于实验技术系列的发展应该有所改革,问卷中设计了“认为实验技术系列的改革是有必要的”这个问题,发现67.20%的人都表示赞同,24.13%的人表示一般。

  1.5学校对实验技术系列的重视不够高

  问卷中64.15%以上的人不同意“学校有关部门重视实验队伍的培养”,虽然近些年实验队伍的入职门槛已经升至硕士,但是相关部门并未给予引导、培训而发挥其优势,基本属于“自生自灭”的方式任其发展。综合以上问题,实验技术系列的改革势在必行。

  2实验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所一流的大学,必然是全面过硬的,根据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8]。实验队伍建设的改进已经迫在眉睫,而这项工作绝非一夕之功,越早着手,越早收益,根据前面的研究,针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改进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2.1人才梯队建设

  有计划地补充后备力量以防人员断档和人员骤增带来的发展压力,通过5~10年,逐步形成一支人员年龄组成科学、职务序列组成有序的人才队伍。随着新生力量的加入,实验队伍学历成分发生了重要改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因此,实验技术队伍转型发展十分必要,实验队伍中的硕士和博士人员主要工作应从准备实验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转变为承担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使命[9-10]。同时,鼓励并提供一些条件使实验教师加入科研团队,从事一些课题的独立研究或是协助研究,这样既有助于掌握最新实验技术、方法与思维模式,又可以及时更新文献储备能力,从而为实验教学改革打下较好的根基。

  2.2适当增加实验队伍申报课题的机会

  除了省基金、国科金等不限项申报可以参与外,学校的基本科研业务等经费都不会给实验教师机会,势必会有“没基金-没经费-没成绩-更无资格申请经费”的恶性循环。目前升至副高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有十几篇文章,大多都是通过自己为别人做课题才有的,而自己独立的课题几乎没有。有极个别声音说“实验员就是做技术工作,只需干活不需要什么基金不需要参与科研”,但是这已经不是十几年前了,实验技术队伍需要的不是工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如此迅速,如果一成不变势必会“不进则退”,势必会因资源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最后成为学校发展的“拖后腿”,职业幸福感也随之大跌。给予实验技术队伍申报校级课题的机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技术系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通过该部分的过渡工作为学校获得更多省基金和国科金项目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2.3适当增加实验队伍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

  校内定期开展实验技术交流研讨会,审视实验教学、实验队伍体制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互相借鉴,缩小学科间的发展差距。充分利用C9联盟院校的优势,多提供机会组织骨干实验技术人员到C9联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及培训,开阔眼界并共同谋求进步与改革。对于已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应给予与教师同等进修学习的机会,学校鼓励全日制博士和青年教师出国,对于同样是博士的实验技术老师也应给予同样申请竞争的机会。通过学习国外学校的管理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比国内现状找出差异和不足,及时完善实验队伍建设并优化实验教学改革。

  2.4建立明确的晋升奖励机制

  据不完全统计,医学部四院一系实验技术人员百余人,但每年晋升副高名额只有一个,这也就造成了许多人晋升压力颇大。同时,技术系列评聘机制没有明确的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公正因素出现的可能性,进而制约了晋升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在年度考核优秀评选中,技术系列所占名额更少;对于努力科研发表了SCI论文的实验技术人员,被认为工作重心应放在实验教学上、没有教学论文而落选;更有甚者认为技术系列工作量没有行政系列繁重,故直接占取技术系列优秀名额。因此,适当增加实验技术系列晋升、评优名额,明确晋升及评聘具体条件,设置正高岗位或是转研究员系列,将有力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南京工业大学的实验人员获得博士学位后可转为教师编制并可参评教授或研究员[11];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设置了实验技术正高级岗位[9,12];哈尔滨工程大学设置了实验教学型教授,使实验技术教师不再局限于“教辅”系列[13];这些措施都切实稳定了一批实验技术骨干。高校应借鉴这些先进政策,建立实验技术系列正高岗位或是可以转型副教授和教授的政策,破除身份门槛;同时要严格晋升标准,遵循“能者上”的原则,不明确晋升条件只能使得正高岗位的设置成为摆设。

  2.5赋予实验教师更多的职能

  随着实验队伍学历成分的提高,对于博士或副高级水平的实验教师应赋予更多的职能。不能仅仅停滞于“繁琐日常管理”“实验准备”“财务报销”等“谁都可以干”的层面,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业务能力,扩展到更高一级层面,比如“实验教学授课”“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等。根据其实际业务成绩提供相应的荣誉奖励,比如评选“实验教学奖”“实验技术成果奖”“实验教材改革项目”等。赋予优秀实验教师更多的职能,既可让实验教师通过“教学相长”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宽了其个人发展的空间,又为学校分担了教学任务和科研创新工作,实现了个人和学校的双赢。

  3结语

  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重大国策的实施与推进,做好学科建设成为许多重点高校的重中之重,实验室作为科研成果的生产基地发挥着尤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得到明显改善与跟进,但是实验室的软件条件如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等却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尽管关于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多数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革新进展仍是缓慢,特别是医学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和重视。通过调查和分析目前医学实验技术队伍中存在主要问题,结合诸多文献中的案例,提出几点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使实验技术队伍为“双一流”大学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何颖 于晓江 郑建武 赖江华 吴小健 徐新朝 吴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