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共生的文化建筑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164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这一地标性建筑的设计阐述,简要分析了综合体文化建筑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文化、建筑综合体、融合、共生

  引言

  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是衡量一个省和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过去的几年中,作为江苏省的十大公益事业,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相继建成,南京博物院新馆及江苏大剧院也进入了设计阶段。笔者有幸参与了南京奥体中心、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工作中受益颇丰。现汲取其中之一——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对这一多元的综合建筑的设计思路做简要阐述。

  设计背景

  2002年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省长办公会先后批复了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江苏省方志馆、江苏省文联作协综合楼的三份立项报告,并决定把这四家单位设置在同一个地块中,集中布置、统一规划。该项目被定名为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以江苏省南京奥体中心、南图新馆工程建设指挥部为代建单位。基地选址在南京河西新城区,纬八路以北、南湖路以西,总的用地面积为27153平方米,扣除绿化保护带面积后,实际用地面积为21125平方米。

  经过两年的筹备及多轮方案的比较,使用方、建设方和设计方共同确定摒弃多栋建筑形成组群的设计思路,将四家单位的功能融合在一栋建筑单体里,实现资源共享和兼容互利,即建造一栋综合体建筑(building complex 或complex of building)。所谓综合体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由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科学历史文化中心就是这样的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建筑,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四家单位将既拥有不同性质、各具特色的使用空间,同时整栋建筑又将保持其风格的一致性。

  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作为一座综合体建筑设置了一个与纬八路垂直的南北轴,其中心的光之厅面向南面的纬八路。科学会堂和省文联及省作家协会办公楼如同两翼,对称地置于光之厅的东西两侧。省方志馆位于光之厅北侧的建筑主轴上。在造型设计上,通过对金属、玻璃、石材的合理使用,形成简洁、现代、对比强烈、光影丰富的视觉效果,在赋予其时代感的同时不事张扬。建筑物如同一只欲展翅飞翔的大鹏坐落于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功能空间

  提及综合体建筑,人们通常会想到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香港的海港城或者北京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这种将商业、办公、娱乐、居住等多种功能汇合成一体的大型建筑群,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综合体。而江苏省历史文化中心的规模相对较小、功能也比较单纯,属于一个文化类建筑综合体。建筑设计需要解决的首先是协调这些不同领域的社会团体的功能分区。根据分区设置、统一使用的原则,我们将整栋建筑划分为五个区域。

  建筑的核心就是被称之为光之厅的中央光阁建筑,坐落于3.9米标高的平台之上。这个大型光阁以造型精美独特的异型格构式钢柱和V型钢柱支撑顶部的金属和玻璃屋顶,内部净高达到18~22米。钢柱穿周边点式玻璃幕墙而出,拉丝不锈钢的屋檐飞挑、轻盈飘逸,如大鹏的羽翼水平展开,凌空欲飞。 “科学”、“历史”、“文化”三个主题环绕光之厅设置,在东、北、#p#副标题#e#西三面各置一方,如众星拱卫着光之厅,通过光之厅达成彼此的互通和联系。

  光之厅作为核心,既是建筑的的礼仪入口和交流的场所,又可满足展览、演艺、大型活动等多种功能。光之厅是这个综合建筑的统一要素,它将各个不同的使用团体在物质上和文化上联系在一起,以其通透的形式、舒展的的形象象征着科学历史文化中心是面向广大公众开放的理想空间,同时寓意着江苏省科学文化事业的兴盛。

  区域2 :江苏省科协综合楼

  科协综合楼位于光之厅的东翼,以内部天井、交通核将建筑分隔为居中的楔形空间和南北的带状空间。天井引导自然日光和通风进入建筑,同时划分了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再通过楼梯、电梯、廊道形成彼此的联系。人流可通过底部的架空花园式门厅和二层的平台进入建筑。

  大型多功能厅和学术报告厅(科学会堂)位于中央楔形空间,小一些的研究用房、教室、会议和餐厅空间被安排在两侧的带状空间。二层的多功能厅面积500平方米,前厅及休息厅面积450平方米。室内预留隔断和储藏空间、顶部设导轨,可以将多功能厅进行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形式的需求。科学会堂位于三层、高度11.7米,为290座学术报告厅,配同声翻译,设施先进,可满足最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的要求。三层科学会堂的前厅兼展厅穿插入光之厅内,与光之厅产生互动。

  江苏省科协综合楼为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家园,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我省科技活动场所的品质,推到我省科技工作的发展。

  区域3:江苏省方志馆

  历史是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坐标。我们在设计中将历史文献档案馆置于光之厅北面的端点,绚丽的阳光穿透光之厅玻璃墙体和天窗,洒落在方志馆,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人们检索历史、展望未来。

  文献档案库房被明确地定义为具有快速存储功能的密封式建筑,置于整个建筑的北端,远离南面的直射光线。南面则设置办公、阅览用房。会议设施位于二层,利用光之厅作为展厅。人们在会议之后可直接进入多功能展厅,流线清晰,也为人员流动提供了有效的缓冲空间。对光之厅的充分利用,即完善了建筑自身的功能,又节约了资源。

  江苏省方志馆是省情地情收集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书开发利用中心和方志信息查阅中心。在这里,大量的历史文献不仅被储藏保管,而且为研究江苏历史的公众提供了免费使用的开放空间。

  区域4:江苏省文联办公楼

  光之厅西翼也是通过内部天井、交通核分隔为南、中、北三段。江苏省文联办公楼占据居中的楔形空间和南面的带状空间。设计内容包括公共表演、文艺沙龙和培训、协会办公等功能。

  中部锲形空间的二~四层设置了270座的小型剧场,称为“雅韵堂”,用于江苏省优秀地方戏种的推广演出。五层为协会办公用房。南侧的带状空间二层为艺术沙龙;三层为影视厅、会议阅览用房;四层为文艺培训、五层为协会办公。公众由底部的架空花园式门厅和二层平台进入,演艺人员可由二层平台直接进入雅韵堂舞台的后台。三层舞台化妆间后侧的艺术展厅直插入光之厅,与光之厅相衔接。

  区域5:江苏省作家协会办公楼

  江苏省作家协会办公楼位于光之厅西翼的北部,二层为98座报告厅、文学沙龙、小型展厅;三层阅览室、作家工作室;四层为“扬子江”、“雨花”、“钟山”三个杂志社社址;五层为协会办公用房。作协办公楼与文联办公楼以天井和交通空间相连接,同时又籍此相分隔。两者资#p#副标题#e#源共享,相互联系,却又不失各自的独立性,共同构成全省文艺界和作家的活动中心。

  模糊空间

  四家单位、五个功能区共生在一栋建筑物内,相互之间不是功能的叠加,而是功能的互惠、互利和互补。设计采用动态和弹性的设计策略,通过多元功能空间的渗透和共享,力图实现灵活和集约的功能组织方式。

  设计最终以一个漂浮连续的体量取得了与南侧城市干道的积极关系:面对道路连续透明的界面,有助于在快速交通的条件下建立其作为公共综合体应有的统一性和可识别性;漂浮、柔和而通透的的体量又可以化解其对周边环境压迫感。对江苏省暨南京市历史文脉的研究,提炼成统一的建筑语言。合理的布局、舒缓的体量、现代的材质、精致的造型和精细的细部处理共同构筑出包容、协调、内敛的建筑形象。

  总体规划中充分利用基地南面的城市绿化带,基地内遍植林木,与周边道路绿化相衔接,使之融合为一体,而建筑仿佛由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柔和而精致的形体、蓝色和浅会色基调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共生要素

  归纳而言之,建筑综合体首先应形成功能的互补和空间的集约化,然后再通过建筑形式的模糊将多元的要素综合统一,避免空间和资源的浪费。

  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中心这个个案,建筑在完成各功能区域划分后被共同提升至一个3.90米高的平台之上,底层架空后作为四家单位共用的停车场和设备用房。该项目本身基地面积不大,在满足建筑退让、预留出城市绿带后,真正可实施建筑的范围更小。而规划有限高的要求,发改委批复的指标也要完成。因此在退让的红线范围内建筑基本满铺。架空层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机动车车行流线和车辆的停放,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减少了基地的交通负荷。

  而底层架空后,形成了二层连通的平台,不仅将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串联在一起,并且与光之厅取得了便捷的联系。加强彼此的沟通,更是对光之厅的高效利用。机动车辆也可以上到二层平台,并且围绕光之厅形成环形车道,达到车行、人行流线的连续性和通达性。

  因为光之厅这个核心空间的设置,使四个独立的单体得以汇合。光之厅是他们共同的门厅和展厅。这个礼仪性的门厅与各单位的的独立门厅通过二层平台相呼应。两侧各自的小型展厅穿插入大展厅中,使历史、科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传递给受众。

  光之厅与周边建筑的穿插,周边建筑之间通过天井、廊道的连接,将不同区域在功能、空间上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蝶形平面、大鹏式的立体造型,形成建筑体量的均衡对称。而材质、色彩的和谐统一,使建筑自然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光之厅顶部张开宽大的羽翼覆盖四周,两侧形体内敛,寓意他们彼此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大家庭。

  结语

  江苏省历史文化中心,是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标志,是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集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文化场馆,是功能与形式完善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建造,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规划合理性的集中体现,契合当前协调发展、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原则。

  参考文件: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文件 苏计投资发(2002)727号、728号、#p#副标题#e#1559号文件

  澳大利亚HOK建筑事务所关于该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

  潘明朗《“建筑综合体”——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的主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