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政治法律论文: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基本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424   

副标题#e#摘要: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继续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四个阶段。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分析概括,总结建国6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和监督相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关键词:建国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基本经验
  一、建国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
  1、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0——1956)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防止干部腐败,作为巩固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大事,在倡廉肃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首先,开展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以“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①通过整风整党,提高了干部、党员的素质,改进了作风,纠正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壮大了党的队伍,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贪污浪费和腐化行为。其次,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形成建国后第一次反腐败斗争。这场运动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这一长期斗争的胜利的初战。”“总的来说,这次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作用。”②再次,加强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到1950年底,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党委都建立起了纪律委员会。在组建纪检机构的同时,纪律检查条规建设也开始起步。另外,通过设立人民政府监督委员会、通过制定惩治贪污的法律条文、通过整顿公安司法机关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纪律建设。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同时,对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问题进行了新的思索,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50年代后期,侧重于党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整顿,60年代前期侧重于经济领域的反腐倡廉。在十年的廉政新探索中,既有成绩也有失误。针对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现象有所发展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开展了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运动来试图消灭腐败现象,达到进一步巩固政权的目的。然而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使得这几场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初衷。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其目的是为了“拒腐防变”、“反修防修”,进行一场全党全民参加的反腐败斗争。但是,由于“左”倾错误思想路线的影响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斗争手段的运用,使得社会上反腐败的斗争始终与阶级斗争、阶级敌人、两条路线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反腐败只是政治斗争的副产品;各级党政组织、公检法组织都砸烂了,反腐败更无法律程序和体制保障而言。这在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上造成了严重的曲折和倒退。
  2、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建设
  (1)从文革结束到十二大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拨乱反正,此时,反腐倡廉建设与拨乱反正一道逐步展开。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其次,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整顿党风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依据,也对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产生了有力的推#p#副标题#e#动。第三,党中央开始从改革制度、完善法制的视角探寻反腐倡廉建设之路。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了立法工作。
  (2)从十二大到十三届四中全会
  首先,通过三年半(1983.10——1987.5)的整党,党的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组织不纯等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次,为加强专门机构监督,1983年9月成立审计署,1986年12月设立监察部。第三,根据1986年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思想,一批新的反腐倡廉的决议、决定和规章制度纷纷出台,反腐倡廉党纪国法得到继续完善。第四,加大查处违法乱纪案件、惩处腐败分子的力度。
  3、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反腐倡廉建设
  (1)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四大
  根据十三届四中全会的部署,1989年8月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从思想理论上、政治上、组织上采取措施,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下决心解决好当前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继续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颁布《行政监察条例》等廉政法规,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内监督制度。
  (2)从十四大到十五大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为贯彻十四大精神,中纪委二次全会确定了反腐倡廉的基本思路、方针和原则,明确了反腐败的三项工作任务,初步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首先,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制定一系列有关规章制度,加大惩处力度,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其次,加快反腐倡廉法制建设,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第三,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3)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前
  党的十五大总结以往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的反腐倡廉建设方略,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从以治标为主、侧重遏制,迈向标本兼治、侧重治本、依靠法制反腐败的轨道。
  4、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2005年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阐述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及其基本内容。十七大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概括,并且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五大建设”之一,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是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发展和深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是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也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着力点、重点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思路。依靠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为十七大以后反腐倡廉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更广阔的道路。这些都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鲜明特征。
  二、建国以来反腐倡廉建#p#副标题#e#设的基本经验
  建国以来60年间,反腐倡廉问题始终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60年来反腐倡廉的历程,总结经验,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1、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这是由党的法律地位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是全面的,体现在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各个方面。
  在组织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多年来,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这一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全党一起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在思想领导方面,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石。在政治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原则,制定和实施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党对反腐倡廉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方向、路线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全局工作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腐倡廉工作重点的确定、各项措施的实施,都要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的重要步骤相一致,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相配套,有力地保障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2、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和监督相结合
  对于腐败产生的原因,我们党有清醒的认识,即:一是思想问题,二是行为问题。思想问题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觉悟和认识,而行为问题则必须加强监督来进行约束。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工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在思想问题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建国初期,在全党内进行了整风整党运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三年半(1983.10——1987.5)的整党,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这次整顿实际上就是要在党内普遍地深入地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对全党进行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进行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进行关于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党员标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党员认清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清党员的义务。随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都要作出关于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的部署。实践证明,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对于有效预防腐败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及时总结经验,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将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制度和监督并重,作为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措施。
  在行为约束的问题上,建国一开始,我们党就非常重视对权力的行使加强监督。到1950年底,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党委都建立起了纪律委员会。由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才恢复重建了纪检机关。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将各级纪委由同级党委选举产生改为了由同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领导关系中的#p#副标题#e#双重领导也删去了“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提法,从而加强了纪检机关的地位。198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请,决定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到1988年底,全国县以上各级监察机关组建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监督体系。2002年开始进行纪检机关对派出机构统一管理的改革。2004年开始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反腐倡廉的监督制度日趋完善,体系日渐健全。
  3、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
  建国60年,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从注重打击腐败分子,到既注重惩治腐败分子,又重视预防腐败现象发生的标本兼治的策略选择过程。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对经济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开展“五反”运动,并采取果断措施对其进行有力打击。198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随后,中共中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腐败现象发生的重点领域和不同特点,作出有针对性的打击腐败分子的战略部署。直到1993年8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腐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重要思想。此后,反腐败斗争在抓紧查处大案要案、狠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的同时,抓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反腐败应该“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④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⑤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就如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问题进行专门部署。200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则进一步明确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⑥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2页。
  ②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31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页。
  ⑥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