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建筑检测试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所属栏目:智能科学技术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187   

  摘 要

  为规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检测机构应建立管理体系。使实验室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本文结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的具体情况,介绍了试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以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与持续改进。本文分析了检测试验室管理体系的控制要点、内部质量监控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要求,并探讨数据统计方法在内部质量监控活动中的应用,力求为检测试验室内部质量监控工作寻求一种科学规范的控制模式,最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关键词:检测试验室,质量保证,验证比对,统计方法

  一、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

  试验室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加强试验室的内部管理,并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管理体系文件。

  (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

  质量方针是指引实验室开展质量管理的“纲”,是建立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一个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对内明确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激励员工的质量责任感;对外表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使顾客能了解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2)识别过程(要素)、确定控制对象

  明确试验室的检测流程,识别报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尤其是关键过程,是管理体系设计构思及运行的基本依据。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过程管理来实现的。一个过程可以包含多个直接过程,还可能涉及多个间接、支持过程,当逐个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后,才能完成一个全过程。

  (3)管理体系文件化

  将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文件的构成可分为四级,包括质量手册(一级)、程序文件(二级)、作业指导书(三级)、质量和技术记录等(四级)。

  a) 质量手册:是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纲领性文件,按照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试验室制定的质量方针、目标,描述了管理体系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以及各部门、岗位职责和管理途径。

  b)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该文件将管理体系运行中各项质量活动由谁来做,何地做,做什么,何时做,怎样做,给予了详细、明确的描述。涉及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检测工作、记录和报告控制等各过程程序文件。

  c) 作业指导书:是对完成各项质量/技术活动的规定,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包括:水泥、砂、石、砼、防水材料、外加剂、钢筋等各项材料检验细则和室内环境、钢筋保护层、回弹、拉拔、系统节能检测等现场项目检验细则;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等。

  d) 质量/技术记录:是管理体系各项质量活动的证据。包括技术记录:检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质量记录:各种检查记录、内审记录、管理评审、人员培训考核、物资采购记录等。

  为使过程受控,将有关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制定成控制文件,形成管理体系文件,对有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理解并有效执行,以达到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目的。各岗位人员能方便地取得、有效的使用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概述了管理体系文件的框架,规定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程序是为使过程受控而规定的活动的途径,通过程序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管理体系的直接质量活动和间接质量活动进行连续恰当的控制,以此手段保证管理体系能持#p#副标题#e#续有效的运行,以最终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目的。

  为了使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保持其有效性,手册中对决策层、技术管理层,执行操作层的作用和职责,做了明确规定。

  2、管理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运行是一个执行文件、实现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体系文件必须得到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控制各项影响报告质量因素的目的。管理体系文件是试验室的法规性文件,一经批准,就应严格执行、实施。

  1)岗位职责落实:各部门、岗位严格履行其职责,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序开展各项检测活动。

  2)日常监督:实验室设有足够数量的监督员,每名监督员对检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检测活动各环节中出现的不符合和偏离,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设备:设备管理员建立仪器设备台帐;制定年度检定计划,按计划安排设备检定,确保在用仪器设备受检率100%;对使用频率高和稳定性差的设备做好期间核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检测能力和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

  4)人员培训考核: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安排培训考核工作,确保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满足要求,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5)内部审核: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进行内部审核,验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性和持续性。

  6)管理评审:实验室的执行管理层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和程序,定期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通过岗位职责落实、人员和设备能力保证、日常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措施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各项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对日常监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中发现的偏离或不符合项,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使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内部质量监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质量监控计划的制定

  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会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CNAS/CL01:2006标准中5.9要素——“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要求如下: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的有效性。所得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可发现其发展趋势,如可行,应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

  实验室应依据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各种因素及CNAS/CL01:2006第5.9要素推荐的控制方法,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每年度检测结果质量保证监控计划,并于每年初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相关部门。监控计划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

  1)监控项目应突出重点,以使验证的能力具有代表性,真正达到或实现监控的目的。因检测实验室其测试能力范围可能涉及数十甚至数百个产品(或项目),不可能做到所有产品(或项目)都列入监控计划中,故只能有计划地选择典型或主要的产品(或项目)作为监控对象。

  2)监控计划中应对所用方法作出明确规定,尽可能选取CNAS/CL01:2006第5.9要素中所列5种控制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方法作为监控方法,并根据不同方法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选择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应注意保证样品的相同,即保持样品的恒定或相对恒定,以使各自测试的参数或结果趋于相近或“相同”。另外还应保证条件相同,保持相同的环境条件,避免环境条件对测试的参数或结果产生影响。

  3)指定监控项目负责人,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因检测试验室有大量的日常检测业务,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监控项目的正常实施,又不能影响日常工作,尤为重要。监控项目负责人应是本领域的技术骨干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协调指挥整个监控过程,并能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监控项目的组织实施

  监控计划制定后应依据计划的内容,编制每个监控项目的实施方案,做好监控项目的组织实施。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对监控方法作#p#副标题#e#出明确规定;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有具体的时间安排;参加人员,落实到位。

  三、监控项目结果评审

  依据CNAS/CL01:2006中5.9要素,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a).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c).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检查。

  除b)方法其结果评审由专门机构(行业管理部门或CNAS能力验证部门)来进行外,采用a)、c)方法进行质量监控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均要由试验室内部来完成评审,以确定检验数据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并根据评审结果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在此涉及到统计技术的应用,下文将根据利用不同的监控方法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评审加以阐述。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根据统计学原理,要想了解总体的性质,必须对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观测,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故只能对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进行观测研究,从而推知总体。这样,就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使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可能抽取数量很大的样本做质控样品,故采用满足最小抽样数量(n≥5)作为样本,根据实践基本可以满足内部质控的统计要求。

  1、使用标准物质检查

  该检验属于单一总体均值检验,即均值与给定值的比较。具体做法是对标准物质进行多次测定(5次以上),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看测试的均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3]

  (1)检验步骤

  1)对标准物质进行多次测定(n≥5)

  2)统计假设Ho:μ=μo

  3)选择检验统计量

  式中: ——对标准物质实测平均值;

  μo——标准物质的标准值;

  s——实测值标准差;

  n——检测次数;

  4)给出显著性水平 , 一般取0.05。

  根据自由度 、显著性水平 ,由t表查出 值。

  5)统计推断

  2、用相同方法不同设备间的比对检查

  为检查实验室测试数据是否存在系统误差,还可用相同方法不同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试比较,属于两总体(正态)间的均值检验,看两个均值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1)检验步骤

  1)两总体分别对相同样品进行多次测试(n≥5);

  2)首先在两总体比较之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即F检验。在确认两总体方差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均值检验,即 检验。

  ③ 统计结果推断

  结 论

  通过建立适宜的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可确保实验室检验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管理水平,适应并满足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对所从事的检测结果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增加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的可信度,提高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

  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的有效实施,可极大地督促实验室对检测各环节的严格把关,促进实验室查找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p#副标题#e#,使得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本文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认证认可准备工作及管理体系实施,结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自身的特点及CNAS/CL01:2006标准要求,寻求一套适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试验室管理模式的内部质量监控方法,与同行探讨,以期对同类型的试验室有效地进行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具有参考价值,并请业界专家帮助指正。

  参考文献

  [ ] GB/T15481: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3]《数理统计》 汪荣鑫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