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

所属栏目:文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8-10-19浏览量:112   

  仲呈祥

  内容摘要:建设新时代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要理清党的文艺思想红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论艺论历史传统。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推动我国文艺创作向高峰迈进。文艺的特质在于以审美方式即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人类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对人生情感道德的价值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创造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不仅给人以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启迪和对情感道德的净化提升,而且还给人提供健康向上的审美娱乐。

  关 键 词:新时代 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文艺思潮

  DOI:10.19324/j.cnki.zgwypl.2018.09.002

  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是文艺事业的两翼,互补共进、两翼齐飞本应是文艺的最好生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娱乐化、低俗化泛滥造成的影响,由于淡化文艺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失度地强化文艺的商品属性,带来了“唯收视、唯票房、唯码洋、唯点击率”的错误倾向。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应当“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显然,在这方面确实应当联系实际认真反思。要学会全面辩证地把握文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属性,既看到它的商品属性,更重视它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既恰当地肯定它的娱乐功能,更要重视它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这样文艺才能真正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推动历史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能源。作为党的文艺思想战线的评论工作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了解和懂得世界和中国的大的形势的基础上,引领中国的文艺创作向文艺高峰迈进,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就要加强民族学理思维,践行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讲清楚自己国家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理清党的文艺政策的红线,明确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文艺政策的两次重要调整,遵照习总书记讲的三个“离不开”,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发展道路。

  一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项要求,第一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几天后,他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点就是希望老师和学生懂得世界和中国的大形势。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号召,要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就是要求文艺评论引领中国的文艺创作,向最高峰迈进,摆脱低俗。我们要充满自信、明白大势,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地开展好文艺评论。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叫攻心联,反映了当年诸葛亮治国治军理政的经验,活捉了孟获七擒七纵,该宽的就宽,丢失了街亭必斩马谡,该严的就严。过去都讲“天下已治蜀后治”,诸葛亮因为懂得攻心为上,故能天下未治蜀先治。我们现在也要明白这个道理,文艺也是攻心的,不是只养眼的,更不是花眼乱心的。

  艺术当然可以并且应该养眼,但不可止于养眼,优秀艺术尚须通过养眼进而养心,提升人的素质,那些花眼乱心的劣质低俗作品,应当被摒弃和淘汰。文艺作品不能停留于满足感官享受,而是要诉诸心灵,带来认识上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

  二要真正弄懂大势,必须清醒认识改革开放

  40年来我们党对文艺政策的两次重要调整。如前所述,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上,为适应全党工作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性转折的需要,聚焦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重要调整,以“二为”方向取代了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次调整,意义重大,来之不易,是对党领导文艺进行历史反思的结果。

  有一次,我随朱寨、张炯先生应召去一位中央领导处座谈,他问我们:“‘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政治’这个口号科学吗?”一下把我们吓着了,这是毛主席提的,怎么还敢怀疑?他接着问:“以四川籍现代作家为例,其代表性名著是何时创作的?是的,巴金的《家》《春》《秋》、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沙汀的《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艾芜的《南行记》……都是解放前创作的”。他再问:“按理,解放后政治环境好了,为何反而创作不出更好的作品了呢?我记得,沙汀先生曾向我解释过,解放以前写的那些作品,都是‘我要写’的,那时扎根在生活里,厚积薄发,夜不能寐,不写不快;而解放后写《青杠坡》,自己担任了作协领导工作,待机关时间多,下生活少,是‘要我写’的”。“我要写”与“要我写”之差别,发人深思。

  三习近平同志2015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第一,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第二,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第三,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这三句话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不通,四处碰壁,哲学是智慧学、明白学、聪明学。我们前几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的地位、作用、功能、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有人更看重艺术的娱乐功能、观赏功能,更看重艺术的经济效益。甚至只承认艺术的商品属性,淡化乃至取消了艺术独特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就只认经济效益。习近平同志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石破天惊地告诫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不能迷失了方向,当市场的奴隶。现在有人还是经济效益谈得多,精神效益说得很少。我们文艺战线的任务,就是旗帜鲜明地承认,整个文艺事业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的、独特的意识形态形式,既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不承认这一点,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艺又是一种独特的审美的意识形态,所以,文艺工作理应进入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范畴,并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从根本上驳倒那种过度娱乐化的论调,说什么文艺就是乐呵乐呵,给群众带来欢笑就行了。只承认文艺的商品属性、娱乐功能,抹杀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功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我们必须自觉摒弃过去长期制约我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左右摇摆、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代之以执其两端、关注中间、兼容整合、全面辩证的和谐思维,实现哲学思维上的根本性飞跃。

  社会主义文艺评论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对与时俱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力充满自信,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优越充满自信,要对走有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发展道路充满自信,有了这些自信才能在当今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文明冲突中、文明大战中站稳脚跟,保持清醒的是非判断力和理论定力,也才能真正构建好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

  *本文系作者在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研讨班上的辅导报告,发表时有删节。作者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责任编辑:吴江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