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8-10-15浏览量:13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从人力资源投入、数量、结构、质量、贡献、发展环境六个维度构建了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对世界44个主要国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研究发现,21世纪头十年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2010年在44个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32位,在14个世界人口大国中排名第9位;中国在人力资源数量指数和贡献指数方面表现优异,要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是投入、结构、质量和发展环境等四项指标表现不佳,基本上排在后5位;中国在数量、贡献、发展环境方面优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值,投入和质量方面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值,但总体上要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距离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之门并不遥远,只要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投入、结构、质量和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中国在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关键词]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竞争力;质量

  一、引言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那么,什么是人力资源强国,它具有怎样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标准?我国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怎样的位置和水平?与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相比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如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时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是一定时期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其所具有的质量的总和。[1]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19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后发型国家对先进国家的经济追赶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本的超常规积累与追赶,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2]我国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战略资源中,只有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只有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通过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将这一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胡鞍钢等人认为,按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的中国对美国人力资本水平追赶系数,从1950年的11.9%到2010年的73.8%,实现了现代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大国。[4]中国还需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二、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力评价理论,构建评价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首先假定人力资源强国用PCHR(PowerfulCountry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强国的评价公式可表示为:PCHR=f(AHR,QHR,SHR,IHR,CHR,EHR)(1)注:人力资源数量用AHR(Amount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质量用QHR(Quality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结构用SHR(Structure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投入用IHR(Input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贡献用CHR(ContributionofHumanResources)表示,人力资源发展环境用EHR(EnvironmentofHumanResources)表示。

  三、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具体可通过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的数值大小来反映和度量。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由两级指标构成,指标选取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指标相对独立,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质量、结构和效益;

  (2)以相对指标为主,总量指标为辅,这样有利于突出结构、质量和发展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决定性影响,同时兼顾人口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平衡关系;

  (3)定量统计指标为主,定性调查指标为辅;

  (4)直接指标为主,计算构造指标为辅;

  (5)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二)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指数由6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各一级指标的具体构成情况如下。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指数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指数得分为33.16,在44个国家中排名位居第32位,相比2001年排名第36位上升了4位,相比2007年排名第35位上升了3位,这说明在21世纪的头十年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总体趋势向好,中国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如果将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指数与美国人力资源发展指数相除,得到的商定义为中国对美国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以此来反映中国与美国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上的差距。那么,根据表2的结果可以计算得到:2001年中国对美国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为39.6%,2007年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为48.7%,2010年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为50.6%。中国对美国人力资源追赶系数的不断上升,说明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相对于美国的差距有相当幅度的缩小。2010年,排名第17位的法国的人力资源发展指数为45.91,中国对法国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为72.23%,这说明中国距离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之门并不遥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人力资源发展指数,分析和评价了世界44个主要国家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和综合竞争力,最主要的是反映了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变化以及优势与不足。综合而言,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一)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指数世界排名32位,21世纪头十年进步明显,2020年有望步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1世纪头十年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世界排名由2001年的第36位,经2007年的35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32位。该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基本一致,比如,杜谦研究的2006年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中,中国排在第35位,[7]与本文的2007年35位排名相同。以人力资源发展指数计算的中国对美国追赶系数,由2001年的39.6%上升到2010年的50.6%,中国与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美国相比,人力资源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中国与排名第17位的法国的人力资源追赶系数为72.23%,说明中国距离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之门并不遥远,中国在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童玉芬.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8,(1).

  [2]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3,(3).

  [4]胡鞍钢,才利民.从“六普”看中国人力资源变化: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8).

  [5]高书国.人力资源强国概念、内涵与特征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