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教育论文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151   

副标题#e#
  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
  山东政法学院于万涛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街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使用的现状、使用的影响及发展对策做一些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概念现状影响对策
  一、绪论
  人类进入21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许多领域引发了各种深层的变革。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构建21世纪的高等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技术革命,世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信息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世界各国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把教育信息化放在主要的地位,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与之相联系的理论研究也应运而生。然而,实质上触及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深入开展。据中国期刊网所录文献反映,我国最早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和“高校信息化”为关键词发表的文章是1996年李天铎发表的《高等院校信息化的主要方向和任务》一文。从1996年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历经十个年头,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著作,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基础理论、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与应用。
  二、国内高等教育信息化现状
  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含义、特征、信息素养、校园网建设等方面。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己经有超过95%的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而且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
  在被调查高校中,校园信息化发展都比较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都己达到了一定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高校中,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76%,学生宿舍联网率已达到59.4%,教室联网率达到58.2%,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也达到51.2%。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己经有23.7%的高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上述这些情况说明,在被调查高校中,己经基本上具备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
  2.校园管理信息化发展速度快于教学信息化
  调查数据显示,有91.7%的高校目前己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系统,有75%的高校专门设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或“电教中心”等机构,但只有46%的学校制订了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正式计划,44%的高校建立了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库。上述这种情况说明,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学校在校园信息化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资源浪费、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尤其是许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新技术、新设备的现象,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许多学校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些都与缺乏科学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有着一定关系,因为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方法,许多高校无法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进行有效评估,不能就信息化是否对学校提高其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价,导致许多高校无法正确认识自身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p#副标题#e#,因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已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高校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快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指导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在近十年间,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学者们不仅从微观的角度,如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而且从宏观的角度,涉及到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加以研究。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蓝图。分析十年的研究成果,高教信息化研究的成果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借鉴性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是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始的,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KennethC.Green教授首次提出“CampusCopmuting”(校园信息化)的概念。受其启发和影响,2002年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启动了亚洲地区第一个国际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AsianCampusComputingSurvey。而分析国内研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论文的内容可看到关于国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有一个递进过程。
  (二)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研究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信息化”的概念和提法尚无统一的界定,对于高校信息化的概念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发展到系统的观念、文化、组织、机构等层面的动态过程。
  1.教育信息化内涵研究。高校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一脉相承,何克抗教授、祝智庭教授、黎加厚博士对教育信息化的阐释较为有代表性。
  2.高校信息化内涵研究。万里鹏、郑建明将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解为以数字校园为基础,以网络远程教育为纽带,面向学习化社会推进高等教育的进程。赵全超认为高校信息化是指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充分整合并应用在高校教育系统之中。沈培华认为,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的网络化、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赵国栋则阐述“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的系统建设工程。
  (三)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学者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学者们热点研讨CIO体制,在“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下,设置信息主管CIO职位,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如北京大学的CIO体系。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委员会)的组织体制,如中山大学“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实施小组”的“三小组”制,清华大学的领导集团委员会制。
  (四)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究
  高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造成了信息交换难、资源共享程度低、投资回报少等现象。为此,教育部于2001年初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授权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该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填补了国内在教育信息化标准方面的空白,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华大学在2000年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标准工作小组开展信息标准的研究工作,该校信息标准项目包含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沈锡臣认为信息标准是立体的、结构化的,其结构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
  四#p#副标题#e#、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很好地解决,不仅会造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还会严重地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只有抓住了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认真分析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才有成效。
  1、增加投入,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离开现代信息技术谈教育信息化,只是传统的教育,也就根本无所谓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两方面的内容。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结合、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与教学管理的结合。以上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做支撑。建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技术问题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因为教育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包括人、管理手段在内的管理系统。
  2、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比较系统和理性的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对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的战略性认识,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这是保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充分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承担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任,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3、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程度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条件的陈旧和相应技术支持的落后。目前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国际教育信息化和国家现代化要求相比,无论是从计算机的配备和网络的建设,还是软件的开发和师资的培训来看,差距都是很大的:同时软件技术发展滞后。国内一些教育软件的编写,只是由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围绕大纲或教材编写的。而不像国外都是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设计的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一定的针对性,由专门编写教育软件的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编写的。相当多的教师没有掌握教育技术运用的基本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设备闲置和浪费。学校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不足。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便统一规划、指挥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就是该系统中的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人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施教育信息化管理所遵循的一整套规范和准则。
  参考文献:
  [1]荆晶.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成因与对策.吉林大学,2005
  [2]陈晓东.构建校园公共教育平台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创新.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
  [3]姜辉,许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