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大学生教育创新我之见-论文网__期刊目录网,论文发表,发表论文,职称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1-02-25浏览量:184   

副标题#e#
  大学生教育创新我之见
  边高峰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简要说明了当代大学需要培养适合时展的新型人才,同时指出了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创新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环境,是摆在各个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艰难的任务,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需要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具有创新型精神的人才,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培养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怎样改革高等教育教学,建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改革教学模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决定教学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中,讲课便是知识的灌输,考试则成为测量学生获取知识程度的手段,并以向学生讲授知识量的多少和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依据。另外,由于教师拥有的权利,学生只能是服从者,尤其是枯燥的讲解,缺乏生动具体事例,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压抑和忽略,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淡漠,甚至产生某种对立情绪。我们需要改革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这样不仅使得学习效率提高,而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意识。
  二、改革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
  现在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虽然有些教材很经典,但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学科分化,课程结构已经严重老化,已经不能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吸取经典理论、打下深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紧跟学科的最前沿,把课程的学习提高一个新的层次。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为学生提供与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以利于学生的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为学生提供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丰富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抓好毕业论文设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譬如863\973课题或子课题),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的建议。实施学生参加科研计划,通过设立学生科研基金、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意和研究习惯。大学是培养理论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作为高校理所当然应该以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为核心。为此,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必须着力针对围绕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训练、教案编写、观摩见习、校内实训、参与辩论、教育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并要扎实有效的得以开展。院校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要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设置组织机构,搭建活动平台,创设工作项目,提供物质支持。
  四、改进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也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为院校师生创造一个既宽松又严格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制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需要培养新时代意识独立,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实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p#副标题#e#除了课堂时间以外的生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勇于探索,多方位多形式地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使得学生能更具活力与创造力。
  五、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
  目前学校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单纯地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是不合理,也是不科学的,要重视学习全面能力的培养,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以满足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适应差别化竞争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不苛求于考试的分数,要突出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改革以前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涵盖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指标的新型的评价标准。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六、发挥老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共同构成正确的追求目的,共同奠定正确的追求基础,以高度的责任心来承认客观,认识客观,尊重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老师与学生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减少验证性实验,大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开发性实验。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努力使毕业设计与项目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教育改革主要在于创新,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主要指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教育的过程中赋予创新的特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实现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的素质教育,是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创新教育承认人的创造力,所有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和教育逐步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重视意志、情趣、兴趣、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过去只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转变到既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为了实现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实行教育改革,进行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日强,张冬明转变教育思想与深入教学改革抚州师专学报,2003,(3)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高等教育研究,1999,(1)
  [3]冷余生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与条件高等教育研究,2000,(1)
  [4]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2003,(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