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目录网

农业论文探究农业收入的不同与农民阶层化的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10-20浏览量:115   

  《应用生态学报》(月刊)创刊于1990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内容涵盖各科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生态系统管理等。

  内容摘要: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农业问题一直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方面,随着“三农”政策的出台,农业收入多元化成为主要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和乡镇逐步被城市吞并,农民阶层化发展也体现出很大变化。本文对目前农业收入多元化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处在城镇化加速这一特殊时期的农民阶层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业收入 多元化 农民阶层 城镇化

  农民一直是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群体,而农业也一直占据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收入多元化对于农民本身而言是极有好处的,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更加有利于这个庞大阶层的稳定和发展。在21世纪之后,我国的农民阶层化现象呈现出两极分化,其中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城市,另一部分仍然留在农村,而形成这样的阶层分化,是农业型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型劳动力的改变,也是城镇化发展中所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结果。

  农民与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庞大人口的粮食问题基本上由农民阶层的劳动来解决,正是农民阶层的付出,才保证了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农”的排名仅位于“士”之下,农民和农业在整个国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农”这个阶层是被受尊重的,而衡量一位皇帝在位功绩如何的标准之一便是治下农民是否安养生息,不违农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将政策核心集中到了工业发展上,用农业来支持工业,农业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一阵见血的指出:“在工业化发展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带有普遍趋势的”!在200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明确提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至此“三农”政策开始出台,党中央为了解决农村问题出台了大量的可行性政策,协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并从2006年起,宣布取消农业税,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人口大概为14.1亿人,其中农民占其中的87.4%,农民人口比重极大,农业发展关系着中国一半以上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创收与否关系着整个市场上粮食价格的稳定,一旦农业受创,那么带来的将是粮食价格的飞涨和粮食数量的短缺,届时整个国家将会陷入粮荒,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将会得到破坏,在一些不法分子的煽动下,极有可能爆发恐慌,故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业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尴尬的传统农业

  在十多年以前,农民仍然利用传统农具进行耕作,缺乏专业指导和先进器械,农民劳动力水平低下,农业产量远低于国际水平。据调查显示,农户在上交农业税收后,家中存粮不足,人均收入低下,远低于城市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明显。这使得大量农民开始放弃农业耕作,进城务工,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出现,使得原本处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空巢问题严重。在部分农村地区,因为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耕地荒废,粮食价格开始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大批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工的入城,在带来大批闲置劳动力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治安带来了隐患。

  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青壮年的入城务工,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却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流窜人口开始增多,管理压力增大;部分农民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受人唆使而误入歧途,造成了城市居民对于农民工阶层的信任危机;在农村,大量青壮年的外出,使得空巢老人问题被无限放大。这些问题对农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束缚,在缺少青壮年的情况下,农业发展陷入困境,新型农业化进程无法推动,农业甚至出现倒退的趋势,其中大量耕地被荒废,粮食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这对于购买力有限的居民而言,无疑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二)多元化趋势的潮流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业的发展深陷泥潭,举步维艰。党中央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在胡锦涛同志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深刻见解后,一系列“三农”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在免除农业税收后,又对农民占有耕地面积进行补助,国家陆续派遣各级专家前往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支持,打破了传统农业销售渠道的壁垒,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在政策的扶持下,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得到普及,农业种植摆脱了过去依靠“老天爷”的困境,新型农业开始成型。大批农业器械进入农村,极大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引进技术后,原本仅仅年产一次的作物迎来了多季丰收,杂交水稻、高产基因种子带来了过去无法想象的高产奇迹。荒废的农田得到利用,农民收入开始增加,部分地区净利润甚至成倍增长,农村大好的经济形势吸引了很多原本外出务工人员的集体回归,过去缺乏生机的农村焕然一新。

  随着新农村运动的逐步深入,农村混乱的管理得到了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提升了农村地区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认知水平,过去一些抗拒改革的老资格农民开始逐渐接受先进的农业理念,整个农村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农业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力和物力的基本投入;多季节科学种植使得农业收入得以成倍增加;更为乐观的是原本仅出售粮食的农民,现在开始了对农产品的升级加工,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农产品品牌,比如湖北武汉的洪山菜薹、洪湖莲藕,这些农业品牌的出现标志着农业产品开始向着正规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不少企业纷纷入驻进行联合投资,其产业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绿色食品的走红,过去的农家土产品成为了物质享受之一,很多农户开始利用这样的机会,利用农村的天然资源,建立养猪场、养鸡场、种植场等,配以科学的养殖技术,其市场反应强烈,往往还未完全投产,便已经收获了大量订单。

  (三)多元化道路的未来

  近十年的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农业收入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经济前景喜人。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下,农业种植科技员、科学饲养技术员纷纷走入基层;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在免除了农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了很多可行性很高的创业机会,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始成型,摆脱了过去农民自产自销的原始局面。

  多元化的出现和兴起,让一度改革困难的农村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过去人口流失严重的农村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的认可,他们的回归又一次促进了农村的进步和发展。在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入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新气象,尚学之风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愚昧落后的困境,从农村走出去的高等人才开始不断涌现,这对于深化改革有着长远的作用。

  坚定不移的走多元化路线,是农村地区摆脱过去现状的重要原因,原本单一简单的农业层次开始向着复杂化、层次化、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迈进,多元化道路的前景一片光明,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缩小城乡经济收入差距作用明显。

  农民阶层化分析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民们求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很多人选择留下,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多人则选择外出务工,在外打拼;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农村乡镇开始并入城市圈里,正大光明成为了城市的一份子。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单一的农民阶层开始出现分化,阶层化形成了不同的群体。

  (一)城镇化的扩张

  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城市吞并,很多原本属于农村的区域湮没在城市的扩张运动中,很多靠近城市的农村被并入城市,形成小规模的城镇,并入到城市圈的范围内,开始脱离农村,成为城市居民。在并入城市时,农户被征用的土地,变相用城市房产进行了交换,在取得城市户口后,他们脱离了过去的农民阶层,被城市所吞并。

  (二)农民工问题显化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开始逐渐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城市收入依然远高于农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农村青壮年前往城市打工,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不到30%,这类进城务工的特殊农民集体被媒体称为“农民工”。

  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人荒的问题,很多企业或者工厂很乐意接受这些农民工,毕竟相比于城市劳动力而言,农民工待遇相对较低。在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很多可以从事木匠或者泥瓦匠的工作,很受市场欢迎,薪酬较高。相较之下,很多农民工因为文化素质较低,往往在工厂打工,或者从事体力劳动。作为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处于社会的弱势一方,缺乏文化且形象不佳的他们往往受到很多城市原住民的歧视。在同一城市内,农民工之间通常相互联系,很多农民工之间都相互帮助,彼此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长期在外打拼的他们甚至并不愿意回到现在越来越好的农村,心底里开始慢慢接受城市的理念,努力将自己融入城市之中,成为了分化中农民阶层里最为特殊的阶层之一。

  (三)留守农村的抉择

  随着“三农”问题受到重视,各种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的发展迅猛而有序,农业收入多元化的良好前景和喜人成果吸引了很多原本外出务工人员的归乡,他们的回归及时补充了农村劳动力,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面对着城市的种种机会,他们选择了回到农村,开始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除了归来的农村青壮年外,原本留守的一部分农村青壮年在整个新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作为第一批接受国家政策扶持,享受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农民,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多元化发展信心十足,在整个农村起到了良好的龙头效应,积极劝说周围农民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很大程度上推动新农村运动的发展。

  除了这些原住民外,很多外来人口也开始融入到农民的行列中来,其中不乏一些高学历知识分子,他们扎根于农村,利用自己所学,发挥自身能力,积极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为过去传统农业模式下的农村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思想和发展道路,率先打破传统思想的围墙,开始引进新兴技术,为新农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农民阶层化的演化

  在城镇化运动和新农村建设中,大量的城乡结合地区开始并入城市,农民工集体进城务工,原本久居于农村的农民阶层开始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留在了城市,被城市吞并,一部分在农村坚守,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其中,城市化带来的收入差距,使得农民工开始前往城市淘金,却慢慢被城市理念所接受,很多人开始留在城市;而城市化运动中,大量的农田被吞并,农村开始慢慢向小城镇发展,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开始被并入城市圈,当地居民也取得了城市户口。而留守在农村的农民阶层除了原住民外,还包括了部分外来扎根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往往年轻而富有活力,其中部分甚至在农村落户。他们的出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方式,而农民阶层也从原来单一化群体居住在农村,转化为两个部分,其中城镇化趋势是其中最大的变化。

  综上,在当前背景下,农业多元化前景良好,科技种植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好评,先进的现代农业理念逐渐开始取代过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多元化的出现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意义重大,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镇被纳入城市,衡量城市化运动和新农村建设的平衡是未来值得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农民阶层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被城市吸纳,一部分仍然留守农村,农民阶层的分化成为了现在农民阶层的重要特点。

  1.吕丹.浙江省农民收入多元化态势与农民阶层分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

  2.王铃铃.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民流动与分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刘洪仁.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相关阅读